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设备管理书籍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物业必读的10本书?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如何做好物业管理中设备部的工作?
同是物业服务人。
1、负责设备管理以及运行人员技能要跟得上,要对机器设备的运行状态了如指掌,而且无论是高低压配电、供排水、消防、弱电、采暖、制冷哪样设备最好有相关从业资格证书,专业人干专业事,电梯设备一般都由专业维保公司维保。其次,还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排好班次,保证设备运转正常。
2、各项运行、维保、维修记录要齐全,记录参数包括能耗,跑冒滴漏,维保和维修记录,做到节能降耗同时还能保证机器设备正常运转。
3、国家要求的电梯、特种容器、高压配电等特殊的,按要求找有资质的检测公司定期检测,其他无特殊要求和规定的按照设备说明书及指导书定期自行组织检查和维保,以延长机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正常时间。
企业管理系统有哪些?
把所有回答都看完了,总结一下,每个人回答的侧重点略有差异,不同的纬度的涉及的具体工具也会不太一样。
其实一般情况下,企业管理系统通常会按照功能和行业进行划分。虽然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但都是以帮助企业实现快捷高效管理和办公为目的。所以,我这里从功能角度对企业中最常用的管理软件类型做一下总结:
1、ERP系统
ERP,英文全称是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即企业资源管理计划,这个概念最早是美国的一家IT公司提出来的。我国引入ERP软件的时间大概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
ERP主要面向企业物资相关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相关资源管理、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等进行一体化企业管理的软件,具体细化下来主要包括:供应链的管理、销售与市场管理、库存及分销管理类、客户关系和服务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信息系统管理等内容。
2、OA系统
OfficeAutomation,简称OA,即办公自动化系统,是将现代化办公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办公自动化没有统一的定义,凡是在传统的办公室中采用各种新技术、新机器、新设备从事办公业务,都属于办公自动化的领域。通过实现办公自动化,或者说实现数字化办公,可以优化现有的管理组织结构,调整管理体制,在提高效率的基础上,增加协同办公能力,强化决策的一致性。
3、HR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HRMS,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即是指组织运用系统学理论方法,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方面面进行分析、规划、实施、调整,提高人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使人力资源更有效的服务于组织或团体目标。企业采用该系统最主要的原因是,期望借由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将人力资源运用到最佳经济效益,妥善的管理人力资源,发挥人力资源的最佳效用。一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会包括人力规划、人事管理、薪酬、保险、考勤、招聘、培训、考核、计件等各个功能。
4、CRM系统
CRM系统,即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它是以客户数据的管理为核心,利用信息科学技术,实现市场营销、销售、服务等活动自动化,并建立一个客户信息的收集、管理、分析、利用的系统,帮助企业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5、进销存管理系统
进销存管理系统是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物料流、资金流进行全程跟踪管理,从接获订单合同开始,进入物料采购、入库、领用到产品完工入库、交货、回收货款、支付原材料款等,每一步都为需要监督管理。
6、售后管理系统
售后服务是企业维护老客户的重要步骤之一、完善的售后服务、才能和客服建立持续的商务关系。售后管理系统顾名思义,即处理商品或服务销售之后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
7、项目管理系统
项目管理系统是项目的管理者应用专门管理项目的系统软件,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地管理。它从项目的项目立项到最终结项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
8、财务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系统主要是以会计业务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还包含账务管理、生产财务报表等内容。由于工作压力和强度,财务管理可以说是企业最为复杂和混乱的板块,往往也是最难攻破的板块。面对各种各样的单据和“数字”,如何进行规范化的企业运作,是更好的做成本控制和业务数据统计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就算是非常有经验的财务、会计人员,面对各种各样的“数据”,也会非常的头痛。好的财务管理系统对企业来说也十分重要。
9、企业知识管理系统
企业知识管理即对组织中大量的有价值的方案、策划、成果、经验等知识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积累知识资产避免流失,促进知识的学习、共享、培训、再利用和创新,有效降低组织运营成本,强化其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方法。而在此过程中利用软件系统工具,就是企业知识管理系统。
看到这么多分类是不是头疼呢?到底该怎么选择,难道企业管理中的每一个板块都要选择一个软件嘛?现在告诉你并不需要啦!在这里推荐一下轻流!
作为一款无需IT支持业务流程管理系统搭建工具,通过在线表单对数据进行收集,然后构建多级工作流流程,同时增加多级审核及反馈机制,打通企业的外部信息收集和内部电子数据流转过程。
可以应用于行政财务、人力资源、市场销售、研发支持等各个方面。例如,办公用品的采购、员工招聘、销售上报、bug反馈等等。
通过使用轻流,你可以轻松实现数据的收集,信息管理,协同办公等种种功能。赶紧去试试吧~物业必读的10本书?
1.物业管理与服务
2、招标投标监督与实务
3、物业公司成本控制与精细化管理
4、物业招投标管理
5、物业客户服务培训与管理手册
6、班组长管理手册
7、物业公司绩效考核与测评管理全案
8、物业企业9大部门精细化管理与考核大全
9、物业经营管理
10、物业服务运营信息化管理实务
摄影小白可以看哪些有用的摄影书籍?
一、文章总论述
摄影爱好者和摄影的小白,在学习摄影的时候,一定要多读书,多学习,要读与摄影有关联的书籍,摄影基础书籍,摄影技法书籍,。刚刚进入学习摄影的小白,多读书,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人是后天的学习,人是学而知之”。所有的摄影的理论的著作和书籍,都是通过摄影的反复实践得来的,最后编辑成书籍的;摄影的理论,反过来指导摄影的实践。摄影的小白摄影爱好者,先学习理论,后摄影实践,这是符合摄影的辩证的学习方法的,所以说摄影的小白,应该多学习,多读书。无论学习什么学科,学习文化知识是学习任何学科一个普遍的真理。
二、摄影的小白学习哪些摄影的书籍呢?
1、首先,要学习照相机的构成和原理,这是首要的,也是必须的。有一本书叫做《摄影的构成和技法》,目的是要熟练的掌握摄影的照相机的技能。也就是说,照相机,有机身和镜头来构成的,照相机的快门速度是安装在机身的设置;照相机的光圈是安置在镜头的设置,照相机的快门速度与光圈如何配合,快门速度如何使用?光圈如何应用?光圈和速度组成了摄影的曝光组合,光圈和速度,形成了摄影的互易律。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点:什么是摄影的曝光组合?什么是摄影的互易律,摄影的小白一定要理解掌握运用。
2、第二个重大问题,摄影的小白,要学习摄影用光布局,理解摄影的光线。要学习这样几本书籍,《光线是摄影的灵魂》,《光线决定一切》,《光线第一》。摄影就是光影艺术,没有光就没有影,用光影来绘画,用光影来造型,用光影来创造摄影艺术作品。要学习和理解,什么是光线的性质,什么是光线的方向,什么是顺光,什么是测光?什么是前侧光?什么是逆光?什么是侧逆光?学会用光布局是摄影的小白重中之重。
3、第三个重大问题,摄影爱好者或者是摄影小白,就是要学习摄影的构图。可以学习这几本书籍,《构图决定一切》,《构图决定摄影的成败》,《构图的技法和运用》,这是摄影爱好者,必须掌握的学习的内容,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点:“要学习什么是摄影构图的元素”,如何利用摄影构图的元素进行摄影构图,也就是摄影构图的技法。
4、学习摄影的第四个重大问题,要学习摄影的美学思想,目的是使摄影爱好者必须具有审美的观察力。摄影爱好者要学习这几本书:朱光潜编著的《美学》,以及《摄影美学》,《美学的辩证思想》等等。学习摄影美学的目的,使摄影爱好者具有审美的观察力和摄影的审美的思想。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完美的摄影艺术作品。为了照应文章的内容,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疑问请私信给我。
赵许生原创欢迎您收藏评论和转发。在此,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关于建筑类工程书籍有哪些?
答:
推荐一些有内涵的非专业性书籍
01
荐书者:褚冬竹
《走向新建筑》
作者:[法]勒·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在建筑理论上提出了许多革新和独特的见解,批评了看不到工业发展和建筑发展必然趋势的古典主义学派,对世界现代建筑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本书中提出了建筑必须走大生产、工业化道路,反对搞虚假装饰的古典主义;主张设计要有整体观念,等等。
02
荐书者:葛明
《勒·柯布西耶全集》
作者:[瑞士]博奥席耶(BoesigerW.)
[瑞士]斯通诺霍(StonorovO.)
共8卷,堪称建筑界有关勒·柯布西耶资料最为详尽的权威著作。全套书囊括了1910~1969年勒·柯布西耶的作品及理论,图样详细、照片丰富,文字生动。
“该如何丰富我们的创造力呢?”这位伟大的建筑大师、哲学大师勒·柯布西耶给我们指引的方向是:“去向那无疆之域,去自然的瑰丽多彩中发现”,“满怀 *** 地投入到对事理的探究中来,至于建筑变成了自然而然的结果”。他的设计没有边界,没有桎梏。在他而言,建筑师应该“成为整个社会之最杰出——精神之最富足”,“对任何事情都是开放的”。
“建筑,是一种思维方式,而非一门手艺。勒·柯布西耶教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和方法,更是深入人心的思想和纲领。”
03
荐书者:王贵祥
《中国营造学社汇刊》
作者:中国营造学社
最早刊行于民国时期,共23期22册,16开本,约5600页,图版逾千幅。1930~1945年,朱启钤、梁思成、刘敦桢、阚铎、梁启雄、单士元、陈仲篪、王壁文等一大批中国营造学社同仁,先后调查了全国15个省220多个县的历史遗构,测绘、调查、摄影了2000多个建筑,对唐、宋、辽、金代的建筑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基本上掌握了自魏晋到明清时期的建筑实物资料;在文献典籍整理方面,他们对浩瀚的古籍进行考辨源流,对中国建筑自远古至明清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为他们后来的研究工作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中国建筑史学研究作出了极大的贡献。这些成果全面反映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上,是我国一笔极其重要的文化财富。
04
荐书者:徐苏斌
《华夏意匠》
作者:李允鉌
本书作者李允鉌通过多年潜心研究中国建筑设计传统、长期实地考察东西方建筑,博览中外建筑经典,验证了中国古代存在具有中国民族与地理环境特色的建筑与规划理论,其中许多设计思想与技法属中国独有或首创,在世界都居于领先地位;进而充分肯定了中国古典建筑设计理念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结晶,也是世界建筑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华夏意匠》总结了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书中字里行间不时流露出一位学者对国家的拳拳热爱之情和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驳斥了少数西方人傲慢、狭隘的片面学术观点与某些中国“学者”缺乏民族自信的西化倾向,从根本上修正了学术界长期以来存在的种种谬误与偏见,打消了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模糊认识,从而全面解决了对中国古典建筑的认识与评价问题。
05
荐书者:青锋
《建筑的伦理功能》
作者:[美]卡斯腾·哈里斯
本书出自多年前作者与肯特·布鲁默(KentBloomer)的一些谈话,他们谈到了建筑,谈到了耶鲁大学的建筑学本科生必修科目以及建筑学教育。在谈话中,他邀作者向他正在客串编辑的一期《建筑教育》杂志投稿。于是作者写一篇简要的、提纲挈领式的短文,标题已然是“建筑的伦理功能”(《建筑教育》杂志,合订本29,1975年第1期第14页)。十年后作者扩充了该文的内容,但它仍然简短,作者冠之以同一标题(发表在Pescriptions上,编辑为DonIhde和HughJ.Silverman[奥尔巴尼:SUNY出版社,1985年],第129~140页)。现在作者是第三次选用这个标题,因为本书表明,该标题所提出的问题一直是个挑战,其中“伦理的”(ethical)一词据作者理解与希腊语ethos(精神特质)更相关,而不是通常所指的“ethics”(伦理、道德),如“商业道德”或“医德”时的那种意思:本书中所称的architectualethics完全不是“建筑道德”的意思。
06
荐书者:褚冬竹
《达·芬奇幽灵》
作者:[美]托比·莱斯特(TobyLester)
大约在1495年,文艺复兴时代的天才列奥纳多·达·芬奇画下了一幅用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命名的著名画作——《维特鲁威人》,一个站在一个方形和圆形中具备完美人体比例的男人,这幅画一方面传达着那个时代独有的宇宙幻想、神权迷思、宗教灵光,另一方面也昭示着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人文主义的日益昌盛,是欧洲黑暗时代到近代文明转换时期的代表之作,更是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文艺复兴典范!
本书捕捉西方思想史上的关键时刻,即从中世纪过渡到文艺复兴的那段时期,以一幅画为钥匙,开启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门,为我们展现那个艺术、科学、哲学似乎正合二为一的时代,对于人到底有多少创造性与力量的可能性给予达·芬奇般的展现与解释,也为我们理解文艺复兴甚至整个欧洲文化和历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07
荐书者:徐苏斌
《建筑保护史》
作者:[芬兰]尤嘎·尤基莱托(JukkaJukilehto)
尤嘎·尤基莱托所著的《建筑保护史》是当之无愧的关于建筑保护发展历史的经典著作。作者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文化遗产保护史学家和哲学家之一,他很早就投身建筑规划和保护行业,因通晓多种语言,如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瑞典语、芬兰语等,故而在建筑保护领域具有难以比拟的优势。《建筑保护史》是他二十多年的经验与思索的总结,对世界主要是西方建筑保护的发展历程作出了全面介绍,并指出这种发展如何影响了国际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书中包含大量的保护案例和系统丰富的史料,这些资料即便是专业人士都很难通过积累获得,遑论一般读者,因此可作为所有希望更好地了解建筑历史的人士的必读著作。
08
荐书者:李振宇
《说园》
作者:陈从周
《说园》对造园理论、立意、组景、动观、静观、叠山理水、建筑栽植等诸方面皆有独到精辟之见解。全书谈景言情,论虚说实。诚如叶圣陶先生评述:“熔哲、文、美术于一炉,臻此高境,钦悦无量。”文笔清丽可诵,引人入胜。这不仅是一部园林理论著作,还是一部文学作品,别具一格。
09
荐书者:王贵祥
《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在》
作者:[德]汉诺-沃尔特·克鲁夫特
本书是一部对欧洲与北美最为重要的建筑理论观念所作的具有先驱性的评论式综览。它详细介绍了自维特鲁威以来的世界建筑历史和理论,揭示了许多个世纪以来的建筑理论所展现的主题的丰富与多样性。克鲁夫特教授在书中对于每一位重要的建筑理论家的阐释,都是奠基在他对于原始文本的亲自阅读的基础之上的,这些文本中包括了维特鲁威的,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作者们那些论著、实用手册和范例模式性书籍,一些乌托邦哲学的或更为宽泛的美学、考古学或文学著作,和较为晚近时期的建筑师自己的一些表述也关联其中。外文文献的引证,都用的是英语译文,并在尾注中附上了所引段落的原始文本。图例是建筑理论著述整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书包括了200多幅经过精心挑选的具有关键意义的图版实例。书中还附有充实可信的尾注,以及极其丰富的参考文献目录。
《建筑理论史——从维特鲁威到现在》于1985年以德文版的形式问世,随即又出版了英文版。本书因其宏大视野的主题以及在这一专题领域中所具有的国际性影响已成为世界性经典著作而广泛受到人们的欢迎。本书对建筑师及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具有极好的参考借鉴价值,是一本极好的研究世界建筑历史的图书和教学参考书。
10
荐书者:青锋
《InfinityandPerspective》
作者:[美]KarstenHarries
人们往往把现代世界的兴起与科学态度在16、17世纪的出现尤其是哥白尼联系在一起。然而,要想理解现代世界的兴起,就必须理解它在中世纪的开端。全球性的现代文化是中世纪基督教文化自我演进的一种产物,其先决条件是人的自我理解的一种转变,这种转变与对上帝、上帝与人、上帝与自然的关系的不断变化的理解密切相关。文艺复兴时期对透视法的兴趣是理解这种发展的一把钥匙,阿尔伯蒂的《论绘画》对此作了简洁表达。但与此兴趣密切相关的是关于上帝无限性的神学思辨,库萨的尼古拉的工作特别清楚地反映了这种关联。
现代的自我肯定(self-assertion)必然笼罩着虚无主义的阴影,后现代思想已经对现代世界的发展提出了质疑。然而,只有理解了现代世界的正当性,我们才能开始理解和面对其非正当性。正是本着这一精神,本书最后呼吁一种或可称为后后现代(post-postmodern)的地心说。
11
荐书者:刘加平
《梁思成全集》
作者:梁思成
梁思成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全集》是梁思成先生1930年代初期的研究成果,曾在1934年由中国营造学社出版。在梁思成先生诞辰百年之际,2001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在国内外发行。
主要内容:
第一卷是1920年代后期和1932年的古建筑调查报告和文章以及《中国雕塑史》等,证实梁思成先生是研究中国雕塑历史的开拓者。
第二卷编入了1933年至1935年期间写的古建筑调查报告,由孙大章校阅并注释。
第三卷主要内容是1935年至1946年期间写的文章及调查报告。由杨鸿勋、王世仁校阅注释。
第四卷收入了梁思成先生的重要专著《中国建筑史》《中国建筑之两部“文法课本”》《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等,由王世仁校阅并注释。
第五卷编入1945年至1971年间写的文章和书信,由左川校阅并注释。
第六卷收入的两部专著《清式营造则例》和由梁思成主编、刘致平编辑的《建筑设计参考图集》都是目前建筑工作者从事古建筑修复及设计所必不可少的参考书,由郭黛姮校阅并注释。
第七卷是宋代李诫著《营造法式注释》由徐伯安、王贵祥校阅注释。
第八卷是梁思成先生用英文写的《图像中国建筑史》,由梁先生之子梁从诫翻译并注释,由孙增蕃校。这部专著是梁思成抗战时期撰写的。
第九卷主要是梁思成先生的建筑设计作品、绘画作品和梁思成年谱,由林洙女士编辑。设计作品共收入10项,有照片和图纸。
第十卷2001年出版的九卷本《梁思成全集》的补遗卷。主要包括山西应县佛宫寺辽释迦木塔、信件、梁思成工作笔记摘录等内容。
12
荐书者:赖德林
《RemakingBeijing》
作者:巫鸿
赖德霖:
其实对我专业学习影响最大的并不是一本书,而是一篇文章,它不仅影响了我的专业发展,还影响了我的生活道路。
这篇文章是巫鸿老师1991年发表在Representations(《再现》)杂志上的的论文“Tian’anmenSquare:APoliticalHistoryofMonuments”(天安门广场:一个有关纪念碑的政治史)。这篇文章讲述了天安门广场从帝制到共和国时期的发展,讲述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对它的空间形态和象征意义的影响,讲述了权力表现与建筑的关系,还讲述了空间所经历的不同政治力量的角逐。
1992年我从哈佛大学张光直先生的一名博士研究生那里听说了这篇文章,又在1994年通过朱剑飞兄得到了这篇文章的复印件。当时我已经获得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的博士学位,通过在清华大学的12年学习,耳濡目染听过和看过不少有关天安门广场和建筑设计的介绍,还曾经为杨永生和顾孟潮先生主编的《20世纪中国建筑》一书写过有关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和毛主席纪念堂等建筑的条目,自以为对天安门广场的历史还算了解。但巫老师的文章将建筑史、空间史与文化史、政治史、美术史、视觉文化史相结合,令我耳目一新,从中领略到建筑史研究的一个全新境界,是这篇文章最终促使我下决心在35岁时到美国接受再教育,到芝加哥大学巫老师门下学习美术史。所以我说它对我专业学习影响最大。
这篇文章后来成为巫老师2005年出版的专著RemakingBeijing:Tian’anmenSquareandtheCreationofaPoliticalSpace(《再造北京:天安门广场与政治空间的创造》)的第一章。《建筑师》希望我推荐一本书,在我看来,这本书和巫老师所有的著作都值得向建筑界的读者们推荐。
我从1980年上大学就开始读《建筑师》杂志,现在一期不少,都有收藏。又从1993开始在《建筑师》上发表文章,2003年起担任编委,可以说见证了这本学术期刊的发展,也自觉与这片学术园地很有缘分。在世界读书日之际,我衷心祝愿《建筑师》——这份中国最好的建筑专业期刊之一,能够越办越好,再上层楼!
关于本次设备管理书籍和物业必读的10本书?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